{$MY_ResumeError}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魅力独特的“红壹角” (鹤舞泉海)
作者:刘扬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351  更新时间:2005/11/8 19:10:22  文章录入:刘扬  责任编辑:刘扬
 魅力独特的“红壹角” (鹤舞泉海)
             魅力独特的“红壹角”  
  
  
       已退出流通领域、深受集藏爱好者喜爱的第三套人民币,诞生于三年困难时期。当时,按照“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总原则,印刷技术、纸张、油墨等完全摆脱了对国外的依赖,使我国印钞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攻克了“固定位置人像水印”、“一版多色接线工艺”等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了“一版多色双面凸版间接印钞机”。这些成果在第三套人民币中使用以后,我国的印钞技术一步跨越了20年,直接跻身于世界一流行列。但其中的“红壹角”票种却较为特殊。  
  
      “红壹角”是指1958年设计,1959年定型,1960年由上海印钞厂印制生产的、于1962年4月20日正式发行的一个票种,它是第三套人民币率先发行的票种,也是唯一的一种。因为它正、背面图案基色为枣红色,现今人们俗称“红壹角”。  
  
        当“红壹角”送经周恩来总理审定时,周总理认为应该增加一种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最好1角券就采用这个,因为中小学生使用的多。根据总理的指示,设计人员重新设计了壹角券,将侧面像改为正面像,并且适当扩大了人物的比例。这就是1966年1月10日正式发行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壹角券。但因其背面顏色和贰角券相近,易混淆,也就是现今人们所称的“背绿壹角”,于是,1967年12月15日修订了背面顏色后予以发行,即后来广为流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壹角券。因此,壹角券有了三种版别。  
  
      “红壹角”规格为113.5×52mm,使用原苏联特字1号纸,采用一版四色凹版印钞机印制,红色3字轨,正面图案为“干部参加劳动”。  
  
       说它魅力独特,因为它有如下特点:⑴、设计印制精良,采用正、反双凹印刷工艺,画面清晰,立体感强;⑵、印制数量少,因中苏关系恶化,当时使用的苏联特字1号纸货源被迫中断,只生产了2年,即被1962年版即现今称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壹角券替代;⑶、存世量少,因当时处于“文革”时期,集币者甚寡;⑷、独特的设计,正、反面均标有年号(其余角券票种只有背面有年号),正面左右两侧均设有装饰纹(其它票种只有右侧设有装饰纹),藏、蒙、维三种少数民族文字在正面(其余角券均在背面)。  
  
       “红壹角”券因发行时间短,印制发行量少,又处于“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所有集藏活动都被停止,故全品相的“红壹角”流传下来的极少,即使流传下来的也大多珍藏在集藏者手中的钱币册内,现今市面很难一见,从而使它的集藏价值日益体现,市场价格稳步攀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