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_ResumeError}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专家忠告:重在收藏
作者:刘扬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926  更新时间:2007/6/1 9:38:01  文章录入:刘扬  责任编辑:刘扬
专家忠告:重在收藏

    快速膨胀的市场价值和高回报率是越来越多人投身人民币收藏的主要原因,而面对近来颇为火热的市场,钱币专家王宗发先生却对此颇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市场的虚热不过是炒作的结果,钱币收藏的重点依然在“收藏”二字,对于那些急于增值变现的投资者来说,钱币并非“藏品”而只不过是“存货”罢了。

    “以前人们提起收藏,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赚钱的行当。在很多人眼中,收藏家其实都是‘败家子’的类型——他们可以卖房卖地,其目的也许不过是换回自己喜欢的物件而已。”提起眼下收藏人民币的热潮,王先生也有自己的看法,“这已经不是全民收藏,而是全民起哄了。”在他看来,钱币学是一门很有内涵的“杂学”,其中涉及历史、金融、印刷和铸造等多方面知识。“如果只是把目光停留在那些数字(价格)上,这就不是收藏而是生意了。”他认为,作为普通的收藏者,应该将收藏当作一种增长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和精神生活的行为,同时选择自己能够承受的价位进行收藏。

    王先生还指出,目前人民币市场的动向与曾经火爆一时的邮品市场颇为相似,在某个(邮品)种类出炉后便会有大量藏家跟风买进,最终全部成为了“套牢一族”。“这其中不排除握有大量‘货源’的‘庄家’操纵市场的可能,目前的人民币收藏市场也存在这种迹象。”

    同时,一些根据市场需求推出的所谓“人民币纪念套装”由于没有市场流通这一重要程序,因此几乎不存在收藏价值。据悉,第三套人民币价格疯涨的态势也令一些业内人士感到担忧,不敢轻易入货。由于第三套人民币发行量并不小,且停止流通时间不长,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做空”行情看涨,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

    认清误区长线投资

    退出流通领域的三套人民币成为收藏者的追捧对象其实无可厚非,但近来火热的收藏市场让更多人看到了收藏背后巨大的市场空间。人民币收藏也是一门学问,在收藏和投资过程中不少人也存在一些误区。

    很多人认为“错币”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殊不知绝大多数错版币实际上是人民币在流通过程中,票面防伪特征受到污染变形、甚至消失造成的真伪难辨。央行网站也曾正式指出:“错版货币”并不存在,那只是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为牟取暴利人工制作的假币而已。

    人民币收藏并非集齐整套才有价值,在第一套人民币中,壹万圆“牧马图”、壹万圆“骆驼队”、伍仟圆“蒙古包”和伍佰圆“瞻德城”这四张钱币的价值就已经不下50万元了;而第三套人民币中,“背绿水印”的一角面值币价值也在万元左右。此外,人民币收藏并非传统概念中的“越旧越好”,以经过重新印制的第二套人民币纸分币为例,由于其存世量大,因此价格偏低。

    收藏是一项长线甚至超长线的投资,真正的藏家不会轻易出售心爱的藏品。尽管人民币收藏眼下极具投资价值,但更应该看到的是投资价值背后的文化底蕴。仅以投资角度论,第一套和第二套人民币由于存世量极小,有实力的藏家可以长期收藏,其价格上涨趋势应该不会改变;而对于那些普通收藏者来说,关注一些特色币种进行长期投资无论从市场价值还是收藏价值上都要强于全套收藏,并且可以规避一定的市场风险。

    【链接】

    人民币新藏法

    其实人民币收藏也可以玩出“个性”。人民币八角券研究会是一个民间组织,他们主要的收藏目的便是集齐第四套人民币中三种角券(合称八角券)的900多种冠字号。冠字号收藏是一种门槛低难度大的收藏,冠字号数量多且发行分散,收藏者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各种不同冠字号的发行区域。也正是在这种交流过程中,才有了“八角券研究会”的诞生。

    现在八角券研究会的一些会员已经将收藏范围扩大到了八元、十元、五十元甚至百元券,一位广东藏友几乎集齐了所有冠字号的百元券,其中不乏尾数为“888”的精品。此外,藏家在收藏冠字号时可以变换出许多花样,如生日号、趣味号、吉庆号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收藏品。

    钱币专家王宗发先生曾力推一种对称数字年份的硬币收藏。“ABBA”式样的年份非常少见(如1881年,每110年才出现一次),而像1991年和2002年这样连续出现对称性年份的机会只有相隔千年才会出现——这样的特殊年份也令王先生萌发了收藏这两个年份的分币硬币的想法。“每1100年才会遇到两个这样的年份,其收藏价值自然不可低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